武汉市第一医院(英文名:WUHAN NO.1 HOSPITAL,别名: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国首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第四临床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为彭鹏,总部地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中山大道215号。
医院始建于1927年,初名“汉口市立医院”。1938年,改院名为“汉口特别市市立医院”。1949年,正式命名为“武汉市第一医院”,并迁至汉口利济路。1955年3月11日,成立党委会。1970年3月,医院搬迁到湖北十堰市张湾医院。1985年11月8日,医院命名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994年4月,湖北省卫生厅宣布医院为"全国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1998年,医院开设武昌门诊部。2003年,医院设计并投资湖北省现代化医院制剂中心。2008年,医院通过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中西医建设单位评审验收。2012年,医院高分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评。2018年,由汉西分院改建的易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运营。2020年,医院顺利通过湖北省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复评。2022年4月26日,医院利济路主院区跃进片22.6亩医疗规划用地交付使用。2023年8月17日,医院盘龙城院区建成投用。2024年9月10日,医院内科楼落成投用。2025年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接入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
武汉市第一医院设有一个利济路主院区、一个盘龙城新院区和盘龙康复医学中心、汉西血液透析中心两个特色专科诊疗中心,占地面积约350亩,医疗业务面积38万㎡,编制床位4260张,开放床位3616张,年诊疗量逾360万人次,年出院量逾14万人次。医院在职职工3700余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94%,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30名。医院配备了华中地区首台浅层X射线放射治疗系统、超皮秒激光治疗仪、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直线加速器、生命感知3.0T磁共振、320排CT、双C臂血管造影机等大型高精尖医疗设备。
武汉市第一医院曾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文明单位和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等荣誉。
历史沿革
医院始建于1927年,是湖北省成立最早的公立医院之一,初名“汉口市立医院”。1929年,接收戒烟医院,病床120张,职工50余人。1938年,改院名为“汉口特别市市立医院”,院长为何铁庵。1945年9月,汉口特别市市立医院回归湖北省政府。1949年5月27日,由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谭政、副主任陶铸委派宋瑛前来接管市立医院。同年,正式命名为“武汉市第一医院”,并迁至汉口利济路。
1955年3月11日,成立党委会,杜雨梅同志任党委书记。1970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除留下13名技术骨干,整体搬迁到湖北十堰市张湾医院,支援“三线建设”。1984年,医院正式实行院长负责制,李恢樵同志任院长。1985年11月8日,经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命名医院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986年11月,医院举行了挂牌仪式。1988年至1989年,医院耗资245万元,将1号楼住院大楼(4楼含地下室)扩建加层为6层,病房和走廊全部粉刷。
1994年4月,湖北省卫生厅宣布医院为"全国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1998年,医院开设武昌门诊部。2003年,医院在黄陂滠口,按GMP标准设计投资湖北省现代化医院制剂中心。2007年,门诊部迁至武昌石牌岭。2008年,医院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建设单位评审验收。2012年,医院高分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评。2015年,新外科大楼落成投入使用。2016年,医院正式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及其第四临床医院。
2018年,由汉西分院改建的易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运营。2019年,医院汉西院区血液透析中心正式投入使用。2020年,医院顺利通过湖北省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复评。同年,启动互联网医院,挂牌中国首个腾讯控股智慧医疗联合创新基地。2021年,在医院第六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院党委正式提出“五年重塑 十年跨越,打造全国中西医结合高地”战略目标。2022年4月26日,医院利济路主院区跃进片22.6亩医疗规划用地交付使用。2023年3月17日,医院入围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为中国50家医院中唯一一家副省级城市市属医院。同年8月17日,医院盘龙城院区建成投用,为区域内首家大型公立三级甲等医院。同年,武汉市第一医院开始实施“复诊0元号”,分为当天复诊与隔天复诊。2024年9月10日,医院内科楼落成投用。2025年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接入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医院形成了一院四区“1+1+2”空间布局, 包括一个利济路主院区、一个盘龙城新院区和盘龙康复医学中心、汉西血液透析中心两个特色专科诊疗中心,占地面积约350亩,医疗业务面积38万㎡,编制床位4260张,开放床位3616张,年诊疗量逾360万人次,年出院量逾14万人次。
医院科室
医院设有临床、医技科室51个,成功创建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2个(皮肤病、脾胃病),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40个,湖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15个,为19个省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
医院人员
医院在职职工3700余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94%,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30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名,中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3名,省医学领军人才、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政府津贴专家33名,省市中医大师、名师、中青年知名中医15名,国家级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9名,各级各类医学人才数百名。
设备技术
医院配备了华中地区首台浅层X射线放射治疗系统、湖北省公立医院首台超皮秒激光治疗仪、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直线加速器、生命感知3.0T磁共振、320排CT、双C臂血管造影机等大型高精尖医疗设备,拥有院内制剂中心。以中西医协同诊疗皮肤疑难病,卒中胸痛垂直救治链,CAR-T细胞免疫治疗,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脾胃中医外治,康复医学Bobath技术等特色诊疗技术和服务。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组织架构
参考资料
科室设置
参考资料
院内专家
参考资料
教研成就
医院拥有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4个,湖北省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是国家中医、西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湖北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医院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43名,建有国家中医药分子生物三级实验室1个、二级实验室5个,皮肤感染和免疫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8个省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7项,省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100余篇,SCI论文500余篇;获得省、市级科技奖励64项次。
社会责任
2025年3月5日,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武汉市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组织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急救知识科普及义诊活动,同时为市民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和医疗咨询服务。活动将雷锋精神与实用急救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吸引了众多市民及患者的热情参与。
医院文化
院徽
释义:院徽整体由中医药的“中”字,英文“Hospital”的首字母“H”,“Western 药品”和“Wuhan”的首字母“W”,以及国际人道主义保护标志“红十字”等中西方文化元素融合而成。“中”字、“十”字与“H”“W”镶嵌共形,诠释了同一个主题:这是一家守中医药辩证思维之正,创中西医协同发展之新,极富内涵底蕴与文化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并预示着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定将蒸蒸日上、如日中天。
吉祥物
释义:水是生命之源。“水精灵”晶莹剔透、活泼可爱、面带微笑,右手大拇指的手势代表小水滴是第一医院,永争第一的精神,象征着我院是卫生系统的一滴水,但我们有永争第一的气概和必胜的信念;象征着我们每一位职工是:“呵护生命的水精灵”。
院训
院训:中西汇一,精诚利济
释义:医院地处长江、汉江两江交汇,江汉朝宗之地——武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湖北省总工会致函国民政府创设的江城第一家公立医院,也是中国第一批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西医两个学派、两股力量百川归流、汇集于一;医院发祥于武汉市硚口区利济路,全体医务人员始终恪守大医精诚、济世利民的初心和使命。
医院愿景
愿景:五年重塑 十年跨越,打造中国中西医结合高地
“十四五”以来,医院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根本目的,统筹疫情防控与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中西医结合发展理念,提出了“五年重塑 十年跨越,打造中国中西医结合高地”的总体目标,持续聚焦综合改革、空间布局、能力提升、内涵建设及医院文化等方面,努力探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路径。
服务理念
作为湖北省第一家公立医院,自1927年建院以来,医院诊治规则第一条即为“以救济市民,诊治一切病人为宗旨”。坚持立院初心,医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2019年起在武汉地区率先提出创建“江城最温暖医院”党建品牌和医疗服务品牌,围绕理念、技术、服务、管理“四项创新”,制定落实服务举措170条,凝练推广10大品牌价值案例,努力让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铜锣精神
“铜锣精神”源自中国著名皮肤病专家、皮肤科的奠基人之一、孙曾拯老主任,于20世纪70年代,医院整体西迁十堰后,面临发展最低谷、最困难的时期,敲锣打鼓、为民服务,带领皮肤科重铸辉煌的故事。医院党委深入挖掘,将其进一步凝练为“铜锣精神”文化品牌加以建设和打造。
院歌
参考资料
护士之歌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5年3月,湖北武汉的赵虹女士结束CAR-T治疗出院,这是湖北省省市级医院首例运用CAR-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被称为“不死癌症”的红斑狼疮病例。2023年5月,赵虹在网上看到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根治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的进展,此时,管床医生范秋玉告诉她,武汉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在开展CAR-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赵虹感觉到这是一次机会,找到该临床研究负责人、风湿免疫科副主任邹亮咨询并坚定地表示,如果符合研究条件,不管结局如何自己愿意参加。经过前期检查,赵虹符合临床指标,成为湖北省省市级医院首例CAR-T治疗红斑狼疮患者。
2025年8月26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的病房里,革命烈士闻一多堂侄女,99岁的抗战女兵文询病房再唱《毕业歌》。她18岁时组织诗社收集日军情报,组织村民抵抗侵略者。
武汉市第一医院.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5-09-03
医院介绍.武汉市第一医院.2025-09-03
历史沿革.武汉市第一医院.2025-09-03
【#武汉多家医院接入DeepSeek#】.新浪微博.2025-09-03
这项费用免了!武汉多家医院发布 .微信公众号.2025-09-04
现任领导.武汉市第一医院.2025-09-03
组织架构.武汉市第一医院.2025-09-03
科室导航.武汉市第一医院.2025-09-03
范学朋.武汉市第一医院.2025-09-03
杨硕.武汉市第一医院.2025-09-03
胡作为.武汉市第一医院.2025-09-03
贺立群.武汉市第一医院.2025-09-03
陈国华.武汉市第一医院.2025-09-03
学习雷锋同志 赓续铜锣精神 .微信公众号.2025-09-03
医院文化.武汉市第一医院.2025-09-03
“不死癌症”能治!武汉一三甲医院出现首例 .百家号.2025-09-03
革命烈士闻一多堂侄女,99岁的抗战女兵文询病房再唱《毕业歌》,她18岁组织诗社收集日军情报,组织村民抵抗侵略者.腾讯新闻.202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