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2009年,毛竹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毛竹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15年,毛竹获得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9年,毛竹当选为美国矿物学会会士。2024年,毛竹获得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毛竹曾获美国AGU矿物岩石早期职业生涯奖、第十六届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2000年,毛竹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毛竹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2009年,毛竹前往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毛竹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毛竹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毛竹入选国家创新人才项目(青年)。同年,毛竹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15年,毛竹获得了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8年,毛竹获得了美国地球物理学会Mineral & Rock Physics Early Career Award。2019年,毛竹被选为美国矿物学会会士。
2020年,毛竹获得了第16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21年7月2日,毛竹和孙宁宇共同发表了论文《高温高压下SiO2玻璃Si-O配位数的变化》。2024年,毛竹获得了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研究方向
毛竹主要从事利用实验手段,在地球内部极端高温和高压下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由此获得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解析地球内部圈层形成原因,理解不同圈层间物质的交换以及地球内部的演化过程。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主要成就
202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北京时间9月3日,研究团队把成果发表于《自然》,并被选为《自然》期刊新闻稿。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美国航空航天局美国洞察号火星车(InSight)探测器记录的火震数据,首次确证火星内部存在一个半径约600千米的固态内核,并揭示其主要成分构成可能是富氧的结晶铁镍合金。
主要作品
科研项目
部分展示,参考资料:
期刊论文
部分展示,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部分展示,参考资料:
毛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5-09-04
高温高压下SiO2玻璃Si-O配位数的变化.中国知网.2025-09-04
中国科大最新发现!火星存在固态内核.合肥在线.2025-09-04
毛竹(科研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5-09-04
毛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知网.202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