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高(1945年1月—2025年8月18日,笔名:季高、辛默、诚公等),江苏兴化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第三、五、六届理事,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届副主席,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上书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当代书法复兴奠基人”之一,曾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
周志高在12岁时随祖父从江苏兴化到上海谋生。1960年,他考入上海出版学校美术专科班,后在上海青年宫学习书法,师从沈尹默、胡问遂,还向白蕉、马公愚求教。1973年,他慕名赴南京登门拜访林散之。1977年,周志高创办《书法》杂志,并任执行主编。1979年,周志高助力举办全国首届群众书法竞赛。1983年,他组织全国首届篆刻征稿评比。1989年12月,他应新加坡中华书学协会邀请,在狮城举办个人书法展、讲学并出版作品集。1997年1月,周志高赴韩国参加世界书展及世界书艺学术大会。2000年7月,周志高随团赴新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展学术交流。2006年10月,他赴德国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2008年6月,周志高参加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2012年6月,周志高率团访美,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上海市书法精品展。2015年,周志高的倡议得到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联的支持,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和上海市文化艺术品鉴促进会作为发起单位成立了上海中国书法院。2017年1月19日,周志高出席了上海书协201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2020年12月31日,周志高参加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抖音直播间。2024年1月,周志高把自己多年来购买收藏的一万多册书法专业书籍捐献给上海普陀区图书馆。2025年8月18日22时30分,周志高在上海曙光医院去世,享年80岁。
周志高兼书各体,尤精行草。他的作品参加了第一至第十届书展、一至八届全国中青展及数十次海内外重大书展。收录于百余种作品集,被海内外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收藏。他创建了中国书法界“五个第一”,分别为1977年创办中国第一本《书法》杂志、1979年发起中国首届群众书法竞赛、1980年举办中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1981年举办中国首届书学研讨会、1983年举办中国首届篆刻征稿评比。
2002年,周志高获得中国文艺网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颁发的首届报刊编辑出版“中国书法兰亭奖”。2018年7月29日,周志高获得“大世界艺术成就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45年,周志高出生在江苏兴化。12岁时,周志高从扬州市兴化随祖父来上海市谋生。1960年,周志高考上了上海出版学校美术专科班。后在上海青年宫参加大型书法学习班,师从沈尹默、胡问遂,后又向白蕉、马公愚等书坛名家求教。1973年,周志高慕名去南京到书画家林散之家登门拜访。从林散之的草书中,周志高领悟到“执笔无定法”的真谛,他融汇南北碑帖,形成“我写我法,我写我心”的创作观。
创作生涯
1977年,周志高创办《书法》杂志,并任执行主编。1979年,周志高助力全国首届群众书法竞赛举办,推动国内书法赛事起步。1980年,他参与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一步丰富书法领域展览形式。1981年,他推动全国首届书学讨论会召开,为书法学术交流搭建平台。1983年,他组织全国首届篆刻征稿评比,助力篆刻艺术发展。1987年,周志高参与全国中青年“书苑撷英”大赛筹备。1987年11月,他以中国首届妇女书法家访问团顾问身份(与沈鹏先生同为顾问)访日,参与中日书展交流,开启国际书法互动。1989年12月,他应新加坡中华书学协会邀请,在狮城举办个人书法展、讲学并出版作品集,扩大个人书法影响力。1994年5月,他随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代表团出访日本,纪念上海与大阪友好城市二十周年,深化中日城市书法交流。
1997年1月,周志高赴韩国参加世界书展及世界书艺学术大会。1999年6月,他再度赴韩国参与世界书展及世界书艺学术大会。1999年,他策划主办“走向新时代——上海首届国际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汇聚二十一个国家书法名家参展。2000年7月,周志高随团赴新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上海朵云轩百年纪念展并开展学术交流。2005年9月,他应邀赴日本参加世界博览会世界名家书法展。2006年10月,他赴德国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还出访意大利、法国等八国,其书法作品专题展在佛罗伦萨市展出。2007年7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会书法邀请展中,他展出八尺行草四条屏苏轼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该作品被收藏。
2008年6月,周志高参加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北京太庙太庙广场)。2008年7月,他参与中国千名书家精品走进奥运场馆捐赠仪式(鸟巢东南广场)。2010年,他参加澳门回归十周年书画代表团访澳。2010年,他的书法作品入选上海市世博会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10年,他随团赴日本举办纪念中日邦交恢复38周年展览。2011年3月,他随上海市书画篆刻家访澳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2011年9月,他以团长身份率中国书画代表团访美,走进旧金山、纽约等六大城市。2011年11月,他承办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上海展区)。
2012年6月,周志高率团访美,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上海书法精品展。2013年6月,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八一军委大楼创作丈二及八尺郑板桥《咏竹》诗二首书法作品。8月,他率团访德国、奥地利,举办“海派书法全球行”相关展览。2013年9至11月,他策划举办上海市书法中国艺术节。2015年,周志高的倡议得到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联的支持,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和上海市文化艺术品鉴促进会作为发起单位成立了上海中国书法院。2015年9月2日晚在钓鱼台国宾馆,习近平主席宴请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七十周年活动的国际贵宾之“请柬、节目单、节目简介、菜单”封面字均出其手笔。
2017年,由九州文化传播中心主办、九洲音像出版公司承办“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书画大赛”,周志高担任了大赛评审委员会领导成员。2017年1月19日,上海书协201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周志高出席了大会。2017年11月,周志高参加了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一带一路中华文化走出去全球艺术巡展(第九站)暨中马两国艺术大展。2020年12月31日,周志高参加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抖音直播间。
2018年4月18日,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周志高率上海市书画家代表团参加第28回全日中国际美术大展,並向出席大展的前日本首相,对中日友好作出贡献的94岁高龄的村山富市赠送“长乐永康”书法作品。2018年5月25日,上海中国书法院正式落户闵行区新虹艺术馆,周志高受访对此表示,上海中国书法院的成立和“海内外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的推出,也正是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当年在上海的嘱托和期望。2023年11月,第十六届中国·兴化市郑板桥中国艺术节在郑板桥的故乡江苏兴化开幕,周志高出席活动。2024年1月,周志高把自己多年来购买收藏的一万多册书法专业书籍捐献给上海普陀区图书馆,其中包括历年的《书法》杂志和《中国书法》杂志。
人物逝世
2025年8月18日22时30分,周志高先生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去世,享年80岁。
家庭成员
参考资料
个人生活
周志高患有心脏不好,又有尿毒症。2024年8月,周志高在长白山度假期间不幸患病,后转入上海曙光医院治疗。
创作特点
周志高诸体兼擅,尤精行草,其书作笔墨酣畅、骨力刚健、气韵贯通。
主要作品
书法作品
参考资料
个人著作
参考资料
社会活动
2024年1月,普陀区政府为周志高举行图书资料捐赠仪式,他捐出了自己珍藏的一万余册书,其中有几十年一本一本积累起来的全套《书法》《中国书法》杂志。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主要成就
周志高因主编《书法》杂志和创建中国书法界“五个第一”(1977年创办中国第一本《书法》杂志、发起“全国首届群众书法竞赛”、“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首届书学研讨会”、“全国首届篆刻征稿评比”)而蜚声书坛,2000年后,他被正式调到北京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工作,并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一任8年。其间,为中国书法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评价
周志高先生长期致力于弘扬书法艺术,在杂志编辑、碑帖出版等方面成就突出,影响广泛,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复兴繁荣做出突出贡献。(中国书法家协会评)
周志高先生不仅是一位书法研究者与创作者,更是一位积极的传播者与教育者,他的去世是上海市书法界的重大损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评)
吾友周志高先生酷好书艺,从事《书法》杂志编辑工作多年,沉研古今书道之变迁,发于笔下,论必有据,字必有法,成就卓然。其所编刊物,创始于书艺重兴之初,有筚路蓝缕之功,历十余年而其绩弥盛。所刊文稿无人所不解之词,所印书人所不识之字,其学其艺宁不昭然可见乎?今将展其书作,用敢作斯喤引。(启功评)
周志高先生是一位富有历史责任感的书法家,在中国书坛上具有特殊地位。作为见证了中国书坛风云变化的书法家、书法活动家,写到了今天,周先生可谓人书俱老,而周先生的书法仍历久弥新,于广涉博取中建立了自我的书法风格。(饶宗颐评)
周先生的作品洋溢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深刻的人文气息,优雅而潇洒,灵动而俊朗,大气磅礴,顾盼生情,气韵贯通。尤其他的草书,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落笔即见风骨,即显神采,给人一种极富流动感的视觉和心理冲击,既体现出他深刻的书法个性,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韵,这是一种具有民族意识的“大书法”,实为大家风范。(郎绍君评)
(志高)正行草书的底基是颜真卿,加以智永的温雅,王羲之父子的劲健,宋人的新意,以及汉代草隶糅合而成,而在行款和布局上则又时时显露出明、清诸大家的情趣和信息。所以,他的书法苍奔酣厚、矫健流动、结字章法时出新意,整篇如万丈瀑布一泻千里,气势浩荡,又如急流险滩,汹涌曲折一往无前,令人畅心开怀。(王壮弘评)
他在书法上出道很早,可以说是与周慧珺、韩天衡一辈的书法家,他是1981年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书法》杂志的创办人之一,早在80年代就组织首届群众书法大展,对群众书法的推广贡献卓著,他的行草书有着独特的风格,刚劲而有力,讲究线条的中侧并用,对晚一些的沃兴华都曾给予以肯定。对我的支持鼓励也很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评)
他不仅是书法创作者和研究者,更是书法艺术的积极传播者。(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
人物轶事
童年习字
周志高童年在江苏兴化度过。上学时,语文老师要求用毛笔写作业,农村孩子家境有限,便用涂了白漆、画着黑方格的木板,搭配几分钱一块的“金不换”研墨书写;次日“作业”发回后,只需用抹布沾水擦掉字迹,木板就能重复使用。日复一日的毛笔练习,没让他心生厌烦,反倒让他愈发爱上了写字。
书道求学
周志高考入上海出版学校美术专科班,在此有幸结识著名书法大家胡问遂。谈及学书经历,他曾坦言:“胡问遂先生是我书法路上的启蒙恩师,他将毫无书法基础的我领入正途,还引荐其师沈尹默先生指点我。我的第二位老师是白蕉先生,1964年起,我跟随他学书一年多,他思想开明,常让我们点评他的作品,以此提升我们的鉴赏能力。马公愚、启功两位先生也给了我诸多帮助,尤其是启功先生,他的谦逊品格令我印象深刻。”
在书法研习上,沈尹默先生还叮嘱他,既要广泛学习,又不能一味模仿;既要传承传统,也要彰显个性。周志高身为南方人,自幼受俊秀灵动的艺术氛围熏陶,而后在北方生活多年,又渐渐融入了北方人豪雄坦直的性情。正是在融合北碑南帖的雄伟与灵动、兼顾专精与博采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大气且精到的独特书法风格。
人物观点
在周志高看来,“真正的书法艺术是那种具有民族意识的‘大书法’,即宣传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民族艺术,而非单纯艺术形式的‘小书法’”。
周志高将自己的书法创作总结成三句话:一个“标准”,两个“结合”,三个“不要忘记”。
周志高曾说:“梅兰芳可以把京剧带到美国,成为中国国粹的一个标志,为什么我们这代人不能把书法带到外国?有不少外国人误以为,书法是日本的。所以我们要打‘中华牌’。”他表示,一方面可以把世界各地的书法名家都邀请过来亮相,同时,也要集合全国的最好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到不同国家去展览展示,以书法为载体,将中国儒、释、道等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80岁书法家周志高辞世,他见证了中国书坛半个世纪的风云 .百家号.2025-08-22
书法家周志高艺术简历.新浪.2023-12-29
沉痛悼念上海市书协名誉主席周志高先生 .微信公众号.2025-08-22
上海书协名誉主席周志高逝世享年80岁,去世前曾捐万册藏书.上观.2025-08-22
书法家周志高艺术简历.新浪收藏.2025-08-22
记忆|缪金元:夙志高怀 雅俗共赏——深切缅怀周志高兄长.上观.2025-08-22
上海书协举行201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东方网.2025-08-22
【直播预告】问道|周志高的书法与人生 .微信公众号.2025-08-22
演绎传承!大世界喜迎艺术名家“回娘家” .微信公众号.2025-08-22
80岁书法家周志高辞世,他见证了中国书坛半个世纪的风云.澎湃新闻.2025-08-22
【长三角书法名家巡礼】周志高壮笔书“抗疫”.新浪看点.2025-08-22
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书画大赛征稿通知.新浪收藏.2025-08-22
一带一路中华文化走出去中马两国艺术展即将启幕.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2025-08-22
十年酝酿,百位名家助阵,上海中国书法院正式入驻闵行新虹.澎湃新闻.2025-08-22
郑板桥诞辰330周年:兴化推出艺术特展及诗词大赛.澎湃新闻.2025-08-22
携妻带女同台献艺 .人民网.2025-08-22
80岁书法家周志高辞世,他见证了中国书坛半个世纪的风云.澎湃新闻.2025-08-19
享年80岁!他在上海逝世,旅行时突然陷入昏迷…… .百家号.2025-08-22
巨星陨落!他曾被誉为“中国当代书法复兴奠基人”之一 .百家号.2025-08-22
记忆|缪金元:夙志高怀 雅俗共赏——深切缅怀周志高兄长 .百家号.2025-08-22
周志高逝世 .百家号.2025-08-22
书法名家周志高逝世,享年80岁,被誉为“中国当代书法复兴奠基人”之一 .百家号.2025-08-22
缅怀周志高先生,他不仅是书法创作者和研究者,更是书法艺术的积极传播者.上观.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