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高山甘蓝

武隆高山甘蓝,重庆市武隆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19世纪始,武隆县在高海拔地区有种植甘蓝的习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新品种开始大面积种植。此后不断进行品种更新和质量控制,面积不断增大。由于高山耕地面积广,实行轮作,加之气候适宜,病虫害极少,出产的“武隆高山甘蓝”具有特定品质,产品脆、嫩、甜,口感好,炒食、煮食、凉拌、腌渍或制干菜均可。

2008年12月0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武隆高山甘蓝”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武隆高山甘蓝是二年生草本,被粉霜。矮且粗壮一年生茎肉质,不分枝,绿色或灰绿色。基生叶多数,质厚,层层包裹成球状体,扁球形,直径10-30厘米或更大,乳白色或淡绿色;二年生茎有分枝,具茎生叶。

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长圆状倒卵形至圆形,长和宽达30厘米。顶端圆形,基部骤窄成极短有宽翅的叶柄,边缘有波状不显明锯齿;上部茎生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8-13.5厘米,宽3.5-7厘米,基部抱茎;最上部叶长圆形,长约4.5厘米,宽约1厘米,抱茎。

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淡黄色,直径2-2.5厘米;花梗长7-15毫米;萼片直立,线状长圆形,长5-7毫米;花瓣宽椭圆状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3-15毫米,脉纹显明,顶端微缺,基部骤变窄成爪,爪长5-7毫米。长角果圆柱形,长6-9厘米,宽4-5毫米,两侧稍压扁,中脉突出,喙圆锥形,长6-10毫米;果梗粗,直立开展,长2.5-3.5厘米。种子球形,直径1.5-2毫米,褐色。花期4月,果期5月。

药用价值

甘蓝菜所含的植化素可以作为重要的抗氧化剂抗炎药相关慢性疾病的预防,包含癌症。其抗氧化成分,可增强体内酵素系统的解毒能力,中和毒素对脱氧核糖核酸产生的伤害,也可预防癌细胞转移。甘蓝菜富含甲硫丁氨酸,此成分可能帮助消化性溃疡的愈合。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武隆区高山甘蓝生产地域范围区域地层石灰岩,土壤为黄壤,多为岩成土,pH值5.5-6.5,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6-3%;生态环境优越,土壤、农用灌溉水和空气质量好,无工业“三废”污染。

水文情况

武隆县内水系十分发达,乌江河干流由东向西横贯全境,流程达80余公里,芙蓉江、大溪河、木棕河、长途河、石梁河等十二条支流与乌江汇合,形成武隆境内乌江水系。境内各类水资源除乌江外合计21.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20.8亿立方米。产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靠地表径流或蓄水,水量季节性丰富,泥沙含量为5-20%,矿化度<1克/升,符合量我县自然特点结合作物生长期可以得到合理调节,水质符合国家农田灌溉用水质量要求。

气候情况

武隆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其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春雨、夏旱、秋绵、冬干,云雾多,日照少,无霜期较长,立体差异显著。年平均气温10-17℃,年降雨量1094.4毫米,无霜期210-260天,空气相对湿度74-83%。

历史渊源

19世纪始,武隆县在高海拔地区有种植甘蓝的习惯。

20世纪80年代初,武隆县开始引进新品种开始大面积种植。此后不断进行品种更新和质量控制,面积不断增大。

生产情况

2008年底,武隆区高山甘蓝生产面积700公顷,年产量40000吨。

2012年,武隆县出口蔬菜500吨,创汇(港元)144多万元,助农增收224万元。

2017年,武隆县白云乡种植越冬甘蓝1000余亩。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武隆县地处渝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大娄山褶皱带与武陵山系的交汇地区,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以山地为主,一般相对高差都在700-1000米之间,县境最高海拔2033.3米,最低海拔160米。武隆高山甘蓝产于重庆市武隆区范围内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山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西双河乡境内的荞子村、木根村、石坝村,海拔1200米以上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武隆高山甘蓝生产地选择在武隆县的双河乡荞子村、木根村和石坝村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产地质量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18407.1-2001)。

(2)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外观和内在品质好且符合市场需求的甘蓝品种,如西园系列和日本越冬甘蓝。

(3)生产过程管理:武隆高山甘蓝执行《无公害食品甘蓝生产技术规程》(NY5800-2001)。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甘蓝在成熟期根据市场行情实行分批采收供应本地和外地市场,部份产品进入脱水加工。

(5)生产记录要求:由业主或基地专业合作社、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建立田间生产记录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武隆高山甘蓝品质特性特征:果实为扁平圆形,叶片明亮,水分适宜而没枯萎,表面无泥土、灰尘及其他污染物,无烧心、无裂球、无腐烂、无异味、无冻害、无病虫害、无机械伤。

(2)武隆高山甘蓝安全要求:产品执行《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

•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武隆高山甘蓝根据产品形状、色泽、鲜嫩度和产品特性,在采收后分为四级:特等、优等、一等、二等。特等蔬菜由企业采用冷藏车运输到港口,再用冷藏集装将鲜菜运输到东南沿海或出口到东南亚。优等品用鲜菜盘、保鲜膜定量包装,加贴蔬菜质量安全标识,再用塑料箱分层存放,标明品名、净重、产地、采摘日期、防震等,由净菜生产加工企业采用快装、快运送到签约超市。一等品采用散装或袋装快速运输到重庆市主城及周边批发市场。二等品由县内加工企业直接收购,采用脱水、盐渍或淹制等方式加工。

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告 第1119号 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018-11-18

重庆武隆高山菜直供香港500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8-11-18

武隆白云乡:高山绿色甘蓝喜获丰收 农民持续性稳定增收.华龙网.2018-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