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

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英语:San Antonio-class amphibious transport dock)是美国海军旗下于21世纪初建造服役的新型多功能两栖船坞登陆运输舰。

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是美国继“黄蜂”级多用途两栖攻击舰之后建造的新一代两栖船坞运输舰,由美国诺格集团建造。该级舰是美国“由海向陆”战略的产物,具有一舰多用的功能,逐步取代美国“奥斯汀”级船坞登陆舰、“特伦顿”级两栖运输舰、“安克雷奇级”坞式登陆舰和新港级登陆舰。该级舰计划建造12艘,用以装备美国军队12个两栖舰队,舷号依次为LPD17~LPD28,经过多次讨论后改为11艘。11艘舰分别是“圣安东尼奥”“新奥尔良”“梅萨维德”“格林贝”“纽约”“圣地亚哥”“安克雷奇”“阿灵顿”“萨默塞特”“约翰·帕特里克·穆萨”“波特兰”号。首舰“圣安东尼奥”号,2003年7月12日下水,2006年1月14日服役;9号舰“萨默塞特”号,2012年4月11日下水,2014年3月1日服役。2024年8月,美海军发布一项价值115亿美元的合同,采购3艘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和1艘美利坚级两栖突击舰。截至2025年9月,LPD-28劳德代尔堡号、LPD-29小理查德·M·麦库尔号均已服役。LPD-30哈里斯堡号也已下水。

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以侧重运送车辆为主,车辆甲板共3层,面积2360平方米,可停放14辆AAAV两栖突击车,该车战斗全重33.8吨,乘员3名,可搭载18名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陆上最大时速72千米/小时,陆上最大行程482千米,水上最大时速46千米/小时,水上最大行程120千米,突击登陆部队可在离岸40千米或更远的舰船上下水实施超视距突击登陆。该级舰舰艉飞行甲板可停放2架CH-53或MV-22重型直升机,或者4架CH-46或UH-1中/轻型直升机,必要时还可以降落AV-8B战斗机;舰内设有一个全通式泛水坞穴甲板,可停放2艘LCAC气垫登陆艇或1艘LCU通用登陆艇。此外,该级舰还可以充当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舰上拥有2个手术室、2个牙医诊疗室,24张床位,共有医护人员24名。该级舰装备有全球指挥控制系统、海军战术指挥支援系统、JITDS联合战术信息系统(含16号数据链)、船舰自卫作战系统;装有2座RIM-116滚体导弹发射装置,2座8联装MK-41垂直发射系统,2门30毫米机关炮,数挺M2机枪。

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是美国海军第一艘在全舰上装有光纤广域网的舰艇。该网络系统将侦察探测系统、CI作战指挥系统、航空武器系统、动力轮机系统等系统连接在一起,1个操控台可以担负起全舰的航行、轮机、装卸、战斗、损管维修等监控工作,不仅大大提高了作战反应速度,而且有利于减少舰上人员的数量和减轻人员的工作负荷。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1993年1月11日,美国国防采购委员会批准了LP-X(LPD-17)计划。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是美国海军为实施其“由海向陆”新战略而建造的第一批新一代战舰之一,是第一级根据美国海军陆战队“舰对目标机动作战”而设计的两栖战舰。它是美国海军旗下于21世纪初服役的新型多功能两栖船坞登陆/运输舰,是美国海军新锐主力之一,它整合坦克登陆舰(LST)、货物运输舰(LKA)、船坞登陆舰(LSD)和船坞运输舰(LPDS)的功能,可满足未来美国海军快速应付区域冲突、将两栖陆战队运送上岸的任务。相较于以往的两栖舰艇,本级舰着重于减少对友军岸上设施的依赖、降低人力需求、减低作业成本、保留未来改良空间以及提高独立作战能力,特别是自卫能力。

研制历程

1996 年 12 月,美国海军与诺斯罗普·格鲁曼船舶系统公司(当时为利顿·阿冯戴尔)牵头的工业联盟签订合同,负责 LPD-17 项目首批 12 艘舰的设计与建造,成员包括巴斯钢铁、雷神电子系统公司和 Intergraph。最初计划由阿冯戴尔承造 8 艘,巴斯钢铁承造 4 艘。1999 年,Litton 集团先收购英格尔斯与 Avondale 两厂;2001 年,诺斯罗普·格鲁曼再并购 Litton,并将其船舰业务整合为诺斯罗普·格鲁曼船舰系统(NGSS),自此圣安东尼奥级全部由诺格集团建造。2002 年6月,海军与诺斯罗普·格鲁曼及巴斯钢铁签署备忘录,将圣安东尼奥级全部舰只的建造任务统一交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完成;作为交换,巴斯钢铁接手原本由诺斯罗普·格鲁曼承担的 4 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2008 年1月,诺格进一步把 NGSS 与纽波特纽斯等船舰资产合并为诺斯罗普·格鲁曼造船(NGSB)。2011 年 3 月,NGSB 正式独立,更名为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

2015年12月,英格尔斯船厂获得 LPD-17 的 3480 万美元工程服务合同,以及 2 亿美元的 LPD-28 长周期材料与主设备合同。2019年1月,AMSC 获得 LPD-28 舰艇防护系统合同;2020 年 7 月,再次被授予为 LPD-31 提供高温超导(HTS)舰艇防护系统的合同。

生产历程

首舰“圣·安东尼奥”号(LPD17)于1999年开工建造,2000年秋季建成下水试航。美国计划1999年到2003年造9艘,计划共造12艘,用以替代21世纪退役的27艘登陆舰船。其中第7艘于2006年配属在日本佐世保市军事基地。

该级舰计划建造12艘,用以装备美国军队12个两栖舰队,舷号依次为LPD17~LPD28,后期改为11艘。11艘舰分别是“圣安东尼奥”“新奥尔良”“梅萨维德”“格林贝”“纽约”“圣地亚哥”“安克雷奇”“阿灵顿”“萨默塞特”“约翰·帕特里克·穆萨”“波特兰”号。2024年8月,美海军发布一项价值115亿美元的合同,采购3艘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和1艘美利坚级两栖突击舰。根据合同,美海军将在2025财年、2027财年、2029财年分别接收1艘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同时,在2027财年接收1艘美国级两栖攻击舰。

装备服役

首舰“圣安东尼奥”号于2003年7月下水,2006年1月14日正式服役。9号舰“萨默塞特”号,2012年4月11日下水,2014年3月1日服役。2022年 7月,LPD-28 “劳德代尔堡”号(USS Fort Lauderdale)正式服役,这是美军首艘“低配版”的“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2024年4月,美国海军接收小理查德·M·麦库尔号(LPD 29)。2024年10月5日,美海军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哈里斯堡”号于下水。

本级各舰

基本设计

船体设计

该船在建造中使用钢材,雷达横截面较低。强化生存设计包括增强破片与核爆防护能力,以及采用抗冲击加固结构;通过系统自动化与高度集成,舰员编制被大幅压缩至 361 人。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舰长208.4米,宽31.9米,吃水7米,航速22节,满载排水量达25300吨,比现役“奥斯汀”级和“惠德贝岛”级大近1万吨,从而为扩大装甲车辆、气垫艇、登陆兵及各种作战物资的载运能力准备了条件。

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在设计上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体现了“均衡装载”“一舰多用”的设计思想;二是注重增强隐身性能,首开美国海军两栖舰艇隐身的先例;三是安装有较强的自卫武器。可以说,该级舰代表了未来两栖舰的发展方向。“圣·安东尼奥”级舰是在综合现有两栖作战舰艇,特别是“奥斯汀”级船坞运输舰的研制和使用经验基础上设计而成的。从美军方正式发表的设想图看,该级舰的基本特征是:舰体丰满,干舷较高,平行中体较长,吃水很浅,舰尾呈方形;上层建筑布置在舰艇前部,与舰首甲板相加约占整个舰长的2/3;舰尾为飞行甲板,约占舰长的1/3,飞行甲板下是船坞。其布局与现役船坞运输舰大体一致。该舰的先进封闭桅杆/传感器系统(AEM/S)由两座大型八角形结构组成,内装雷达与通信天线,并覆盖混合频率选择表面。除了显著降低舰体雷达截面积外,AEM/S 系统还能为设备提供全天候防护,避免风雨侵蚀。

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的结构设计有着诸多特别之处。首先从外形上看,圣安东尼奥级舰许多舰面设备被隐藏于舰体内,或被封装起来(如“海麻雀”导弹采用垂直发射技术,被安装在上甲板以下部位);上层建筑低矮,舰上各个部位都由不规则的倾斜多面体组成,相交处采用圆弧过渡,就连舰上的2个桅杆也设计成倾斜式,一些突出部位还敷设有雷达波吸收材料,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舰艇的雷达信号特征,雷达反射面积为“惠德贝岛”级的1%;该级舰还采用隔热绝缘材料,使用专为“阿利·伯克”-2A级型驱逐舰研制的新式定距螺旋桨(该螺旋桨可减少空气泡产生的噪声)、安装新型消磁装置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舰艇的红外隐身、声隐身和磁隐身性能。据称,其总体隐身性能可与“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相媲美。

动力系统

圣安东尼奥级采用柴油机推进系统,四台柯尔特-皮尔斯蒂克(Colt-Pielstick) 2.5STC中速涡轮增压柴油机为主机,五台2500kw的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SSDG柴油主发电机负责全舰电力,该发电机具有自我清洁能力的过滤器。圣安东尼奥级的推进系统使用新设计来提高航速性能,这套推进方案虽通过“压榨”发动机极限指标换来了设计航速,却导致早期故障频发、调校艰辛,成为项目后期持续改进的重点之一。

船电系统

圣安东尼奥级是美国海军最早一批集成雷神 SSDS Mk2 综合自卫系统的舰艇,该系统把多功能雷达、先进综合电子战系统(AIEWS)和红外搜索与跟踪(IRST)整合在同一火控-软杀伤回路中,对所有舰载传感器和武器进行集中控制与快速交战;其中同级第六艘 LPD-22 率先实现全系统装舰。舰内通信由雷神光纤舰域广域网(SWAN)支撑,传感器、武器和平台系统全部“PnP”接入指挥显控台,2004 年 2 月哈里斯公司又为其配套了高频(HF)宽带无线电通信系统。电子对抗方面,舰上配有 AN/SLQ-25A“水妖”拖曳式诱饵、澳美联合研制的 MK-53 NULKA 悬停火箭诱饵以及 AN/SLQ-32A(V)2 电子支援/对抗系统,LPD-22 及后续舰进一步换装 AIEWS;雷达体系则包括 ITT AN/SPS-48E(C/D 波段)三维对空搜索、洛马 AN/APQ-9B(I 波段)对海监视/跟踪、雷神 AN/SPS-64(V)9(I 波段)导航以及诺斯罗普·格鲁曼AN/SPS-73(I波段)对海搜索雷达,形成全向、多波段探测与火控网络。

圣安东尼奥级是美国海军第一艘在全舰上装有光纤广域网的舰艇。该网络系统侦察探测系统、CI作战指挥系统(C+1系统是指指挥、控制、通讯、电脑和情报的集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对军队和武器进行指挥与控制)、航空武器系统、动力轮机系统等连接在一起,1个操控台可以担负起全舰的航行、轮机、装卸、战斗、损管维修等监控工作,不仅大大提高了作战反应速度,而且有利于减少舰上人员的数量和减轻人员的工作负荷。

武器系统

根据最初的设计,圣安东尼奥级拥有以北约轻型RIM-7M“海麻雀”舰空导弹ESSM与MK31型Block1拉姆(RAM)导弹构成的两层式近程防空导弹网。较远距离的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导弹装在船头两组8个MK-41垂直发射器的4个发射管中,总容量为64枚导弹。舰尾船坞载有2艘LCAC多用途气垫艇;设在船坞上方的飞行甲板和机库可搭载6架V-22“鱼鹰”偏转翼飞机或数量不等的CH-53E“超级种马”、CH-46“海上骑士”等型号的直升机。

该级舰还装备新开发的美国-澳大利亚MK-53 Nulka主动消耗性诱饵(AED)发射器。在主动电子对抗方面,LPD-17~21装备了目前的AN/SLQ-32(V)2电子战系统。为了对付靠近舰艇的小型水面目标(如敌人的巡逻舰或恐怖分子的自杀艇),LPD-17装备了两挺MK-46 Mod1 30毫米机枪和两挺MK-26 Mod18 0.5英寸机枪,其中两挺MK-46机枪炮塔位于舰桥前方和直升机库上方的左侧平台,两挺机枪炮塔位于左舷和右舷。

MK-46 舰炮模块直接移植自美国海军陆战队 EFV「远征战斗车」的炮塔技术。与 EFV 原炮塔相比,舰用型号取消了 7.62 mm M240 7.62毫米通用机枪 同轴机关枪,其余火力与火控体系完整保留。EFV 项目的前身是 1974 年 8 月启动的 AAAV「先进两栖突击载具」,历经 30 余年研发,最终于 2011 年 1 月被正式终止。与此同时,MK-46 亦被纳入美国海军新一代濒海战斗舰的水面作战套件,成为其标准武器之一。MK-46 Mod 1 采用 ATK 公司 30 mm MK-44「巨蝮 II」链炮,血统可追溯到 35 mm「巨蝮 III」。该炮安装于双轴稳定基座,具备行进间精确射击能力;炮座整合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标定器以及高分辨率电视摄像机,形成一体化光电火控系统。系统既可在战情中心遥控射击,也能由炮位人员就地操纵,满足全天候、全向精确火力支援需求。

运载能力

预计舰内将装设3层车辆甲板,面积达2360米2,是“惠德贝岛”级的2倍,可载运15辆先进两栖突击车和数十辆其他车辆;车辆甲板下设有总容积726米2的干货舱,用于载运作战物资和弹药,其燃油装载舱的容积更高达1230米3。舰内还设有宽敞的登陆人员居住区和舰员生活区。登陆人员居住区通常可容纳720名士兵,但在需要时,亦可临时增加铺位,以载送更多的作战人员;舰员生活区设有女兵专用住舱和设施,男女舰员的编制人数为465名。该级舰内还设有较完善的医疗设施,包括手术室、化验室、牙医室等,总共备有124张床位,能对100余名伤病员进行住院治疗。

相较于老一代的船坞运输舰,圣安东尼奥级的飞行甲板与机库收容设施进一步扩大,能操作海军陆战队各型航空器,包括CH-46中型运输直升机、CH-53重型运输直升机。机库设置于船的末段,能容纳一架CH-53重型直升机或一架MV-22倾斜旋翼机,如果是CH-46中型直升机则可容纳2架;舰艉的大型飞行甲板能同时操作2架CH-53等重型旋翼机,或4架CH-46中/轻型直升机,必要时还可让AV-8B等STOVL战斗机降落。

性能数据

服役动态

2008年年底,鉴于索马里周边海域海盗猖獗,已经严重影响国际航运安全,美国、俄罗斯等陆续派出舰艇进入索马里海域维护航运。2009年1月,美国将包括美、英、法、德、加拿大、丹麦、荷兰、巴基斯坦等22国的舰队联合组织为第151特遣舰队(CTF-151),统一协调所有护航与反劫持任务,编成后以“圣安东尼奥”号为旗舰。

2025年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以所谓“打击拉丁美洲贩毒集团”为名,决定部署一支两栖中队前往委内瑞拉附近的加勒比海域。美国海军圣安东尼奥”号已从弗吉尼亚诺福克港起航,驶向加勒比海南部。

2025年8月20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发表声明称,停泊在驻冲绳县白滩海军基地的美国海军“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登陆舰“新奥尔良”号发生大火,“新奥尔良”号的火灾发生在下午4时左右,随即得到了停泊在白滩海军基地的另一艘“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登陆舰“圣迭戈”号船员的支援,同时日本海上自卫队、日本海上保安厅的消防力量也投入灭火,一直到21日凌晨才扑灭。

衍生型号

反弹道导弹舰改型

由“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舰衍生出的LX(R)首舰耗资约16.4亿美元,后续配套预计花费约14亿美元,共计11艘。美海军一直在寻求用其代替现役舰艇,包括老化的“惠特贝岛”级和“哈珀斯费里”级船坞登陆舰(LSD-41/49)等。2013年4月8日,英格尔斯造船厂在华盛顿举行的海军水面/空中/太空联盟展中,正式公开展出了“圣安东尼奥”级LPD Flight 2的弹道导弹防御(BMD)版本。

LPD Flight 2 BMD取消了舰尾楼结构,因而腾出了大主甲板面积,两舷总共装备18组16联装MK-57垂直发射系统,总共有288个发射管空间,可装填标准SM-2/6防空导弹与SM-3系列反弹道导弹。LPD FLight 2 BMD舰桥上方设置一个大容量的塔状结构,用来装置四面AMDR相控阵雷达,其天线尺寸远大于“伯克”级Flight 3所能配备的版本,具有更优秀的侦测弹道导弹能力,此外舰桥顶部还装有一座21联装RAM短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

LPD Flight 2 BMD的舰体中部设有一个包含一具烟囱的小型上层结构,纵列安装了第二座21联装拉姆短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以及一座博福斯57mm舰炮。虽然原本的机库结构被取消,但LPD FLight 2 BMD舰尾划出一个大面积的起降甲板,包括一个能操作V-22鱼鹰式倾转旋翼机倾斜旋翼机的大型直升机起降区;而原本舰尾坞舱则被改成一个升降式的机库,足以容纳一架机翼折叠状态的MV-22倾斜旋翼机,使用时由升降机举升至舰面甲板,充分利用了原本坞舱的空间。此外,舰首装置一门口径至少5英寸(127mm)的舰炮;依照此炮塔模型的比例, 可能是先进舰炮系统的轻量版本。当然,LPD FLight 2 BMD也强化了电力供应,以应付功率庞大的AMDR防空雷达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直接能量防空武器

相关问题

2010 年 7 月,美国海军军法署发布《LPD-17 主推进系统金属碎片事件调查报告》。报告指出,2009 年 11 月在“圣安东尼奥”号柴油发动机内发现的金属削片,根源在于建造阶段质量控制缺失;同时暴露出在舰艇设计、系统集成、人员训练及关键工程项目管理等环节的一系列深层问题。

海军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透露,仅“圣安东尼奥”级此次排故维修就将耗资约 750 万美元。海军军法署的报告印证了今春工业—海军联合技术调查的结论,并着重提出:必须从系统设计层面下手,重新梳理润滑油的管理与清洁流程。

目前,设计团队已与诺斯罗普·格鲁曼及其核心供应商敲定四项改进措施,以提升动力系统可靠性。升级润滑油过滤器;优化润滑油滤网结构;制定更严格的注油、转油和清舱程序;全面升级海军系统的清洁规范。上述改进将在新舰交付前由船厂统一落实,已服役的舰艇也将在后续维修期中同步完成改装。

“圣安东尼奥”级暴露出的诸多集成缺陷,已演变为影响舰艇生命力的重大工程风险。追根溯源,政府在建造阶段的监管缺位,使清洁与质量安全未被置于应有的高度,导致封闭系统大面积污染。采办、维护、训练及舰载系统操作等环节的层层失守,最终酿成事故。

海军正按调查报告的优先级,尽快落实四项改进措施。海上系统司令部已同步推出一揽子整改方案:一方面重塑系统设计流程,另一方面在建造全过程增设政府审查节点,力求从根本上堵住漏洞。

San Antonio Class Landing Platform Dock.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Naval Technology .2025-09-01

美海军多个装备项目延迟交付.新华网.2025-09-01

知远简报|美陆军要求设立新的太空军职专业.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1

美军首艘“低配版”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服役.观察者.2025-09-01

San Antonio Class Landing Platform Dock.naval-technology.2025-09-01

Keel laid for US Navy amphibious transport dock LPD 29. Naval Vessel Register.2025-09-01

破浪使者——揭开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神秘面纱.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1

深观察丨美国在加勒比海进行军事部署 “门罗主义”阴霾不散.今日头条.2025-09-01

“新奥尔良”号烧了,美军战舰为何火灾频发.新华网.2025-09-01

美研下一代两栖舰 源自“圣安东尼奥”级反导版.中国新闻网.2025-09-01

美国着手改进"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舰建造中的问题.北方网.2025-09-01